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首发

网络首发

藻类生物质衍生功能性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5-09-06 修回日期:2025-11-04 接受日期:2025-11-06

DOI:10.20078/j.eep.20251105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开发以绿色可再生生物质为碳源的功能性碳材料,是实现“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路径。藻类生物质作为第三代生物质资源,兼具不占用耕地、生长周期短、单位产量高、可修复水体富营养化及天然富含杂原子的优势,无... 展开+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开发以绿色可再生生物质为碳源的功能性碳材料,是实现“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路径。藻类生物质作为第三代生物质资源,兼具不占用耕地、生长周期短、单位产量高、可修复水体富营养化及天然富含杂原子的优势,无需额外添加掺杂剂即可实现碳材料杂原子原位掺杂,为功能性碳材料制备提供了理想前驱体。系统综述藻类生物质衍生功能性碳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藻类生物质原料特性,梳理不同藻类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成分组成数据,明确其作为碳源的潜力。随后,阐述了制备工艺,涵盖热解碳化、水热碳化、微波碳化3种基础碳化方法,并对比各工艺参数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同时,详解了物理活化、化学活化、金属盐/氧化物修饰3类活化改性技术,阐述其在优化碳材料孔隙结构与表面官能团方面的作用。进而,综述了藻类生物炭在吸附、储能、催化3大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包括藻类收集成本高、成分稳定性差,碳材料结构调控难度大、部分性能不及商用碳材料及规模化工艺不成熟等问题,为后续理论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收起-

作者:

  • 袁川1,2
  • 陈云2
  • 凌祺凡1
  • 张江山1
  • 陈茂1
  • 刘倩倩1
  • 曹斌1
  • 王爽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袁川(1994—),男,江苏泰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E-mail:yuanchuan0128@foxmail.com
通讯作者:王爽(1983—),男,江苏镇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E-mail:alexjuven@ujs.edu.cn

单位

  • 1.江苏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

关键字

  • 藻类
  • 碳材料
  • 吸附
  • 催化
  • 储能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2576213);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BK20230012)

引用格式

袁川, 陈云, 凌祺凡, 张江山, 陈茂, 刘倩倩, 曹斌, 王爽. 藻类生物质衍生功能性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OL]. 能源环境保护: 1-15[2025-11-20]. https://doi.org/10.20078/j.eep.20251105.

YUAN Chuan, CHEN Yun, LING Qifan, ZHANG Jiangshan, CHEN Mao, LIU Qianqian, CAO Bin, WANG Shuang. Advances i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Algal-Derived Functional Carbon Materials[J/OL].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15[2025-11-20]. https://doi.org/10.20078/j.eep.20251105.

相关论文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拱秀路288号煤科大厦
邮编:311201
编辑部电话:0571-82989702;19558121964
编辑部邮箱:office@eep1987.com
网站版权©《能源环境保护》编辑部  浙ICP备0600090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