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2025 > 01

论文

耦合流化床和电容去离子实现污水处理高效达标与低碳化运行

收稿日期:2024-06-11 修回日期:2024-08-12 接受日期:2024-08-15

DOI:10.20078/j.eep.20240901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2025年01期

    摘要:目前,污水厂多采用生物处理工艺降解去除污染物,降解过程既消耗能源又不利于资源回收,并产生温室气体。为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全物化的造粒流化床-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PB-FCDI)耦合工艺。该工艺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而不是将其降解,不仅可以获... 展开+
    摘要:

    目前,污水厂多采用生物处理工艺降解去除污染物,降解过程既消耗能源又不利于资源回收,并产生温室气体。为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全物化的造粒流化床-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PB-FCDI)耦合工艺。该工艺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而不是将其降解,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还可以将分离后的高浓度污染物用于碳氮资源回收。实验结果表明,FPB系统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0.71%和84.64%,FCDI系统中氨氮(-N)去除率高达98.50%。FPB-FCDI耦合工艺系统出水的COD、TP、-N浓度分别为(13.43±1.24)(0.16±0.03)(0.29±0.08)mg/L,达到地表Ⅳ类水质标准。此外,由于FPB系统去除了大部分粒径在0.45~6.00μm的非溶解态或胶体态COD,降低了此类COD对后续FCDI系统的潜在影响,从而使FCDI系统的脱氮电流效率从15.33%升至17.33%,比能耗从11.65(kW·h)/kg降低至10.31(kW·h)/kg,充分发挥出FPB-FCDI耦合工艺的协同作用。同时,FPB-FCDI耦合工艺能够减少温室气体产生,回收潜在资源,使处理过程低碳化,工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耗折算碳排放量为0.42kgCO2/m3,是传统生物处理过程的53.83%,若利用厌氧消化回收FPB系统分离碳源产生的电能,还可以进一步减少0.19kgCO2/m3碳排放量。FPB-FCDI耦合工艺的运行成本为0.42元/m3,仅为传统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成本的1/4~1/2。本研究探索了一种低碳、高效的污水处理新技术,该技术将为下一代绿色、低碳污水处理工艺的开发提供一种新思路。

    收起-

    作者:

    • 罗定坤1,2,3
    • 仝培培1,2,3
    • 李志华1,2,3,*
    • 任天龙4
    • 杨成建1,2,3
    • 王晓昌1,2,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罗定坤(1998—),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水的处理与应用。E-mail:lizhihuagroup@xauat.edu.cn
    通讯作者:李志华(1976—),男,湖南郴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颗粒化水处理技术及智能化控制与装备。E-mail:lizhihua@xauat.edu.cn

    单位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 2. 西安市环境工程装备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5
    •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5
    • 4. 西安创业水务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86

    关键字

    • 造粒流化床
    • 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
    • 市政污水
    • 协同作用
    • 低碳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0149);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3-YBNY-269);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资助项目(2024GH-ZDXM-04)

    引用格式

    罗定坤, 仝培培, 李志华, 等. 耦合流化床和电容去离子实现污水处理高效达标与低碳化运行[J]. 能源环境保护, 2025, 39(1): 173−180.

    LUO Dingkun, TONG Peipei, LI Zhihua, et al. Achieving High-Quality Effluent and Low-Carbon Emission through Coupling Fluidized Pellet Bed and Capacitive Deionization[J].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5, 39(1): 173−180.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拱秀路288号煤科大厦
    邮编:311201
    编辑部电话:0571-82989702;19558121964
    编辑部邮箱:office@eep1987.com
    网站版权©《能源环境保护》编辑部  浙ICP备0600090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