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首发

网络首发

胺法碳捕集过程胺气溶胶形成与排放研究现状
摘要:燃烧后胺法吸收CO2极具规模化碳捕集和工业化推广潜力,但在高效吸收CO2的同时,部分吸收剂会以气溶胶的形式随烟气离开碳捕集系统,不仅导致设备异常运行还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胺气溶胶排放控制已成为胺法碳捕集工业化推广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然而,... 展开+
摘要:

燃烧后胺法吸收CO2极具规模化碳捕集和工业化推广潜力,但在高效吸收CO2的同时,部分吸收剂会以气溶胶的形式随烟气离开碳捕集系统,不仅导致设备异常运行还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胺气溶胶排放控制已成为胺法碳捕集工业化推广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然而,胺法碳捕集技术目前仍处于示范阶段,尽管国内外已开始关注胺气溶胶排放控制,但胺气溶胶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受吸收参数和烟气组分等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实际胺气溶胶排放的数据差异较大,为发展高效低成本控制技术及制定排放限值提出了挑战。论文介绍了异质核在胺气溶胶非均相成核中的诱导作用,总结了胺气溶胶浓度和粒径测试的主要手段,对比了不同研究机构实测的胺气溶胶排放数据,明确了异质核条件下胺气溶胶粒径分布的特征,分析了烟气异质核、CO2浓度、贫液温度、溶剂负荷等参数对胺气溶胶形成和排放的影响,最后对凝聚预处理、塔内调控和高效末端控制等三类胺排放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未来胺法碳捕集系统胺气溶胶的排放控制应融入燃煤烟气末端减污降碳的全过程,从减少胺气溶胶的形成再到促进胺气溶胶的凝聚长大,最后实现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


收起-

作者:

  • 杨正大
  • 贤振楠
  • 邵凌宇
  • 郑成航

单位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字

  • 胺法碳捕集
  • 有机胺
  • 胺气溶胶
  • 协同控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625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701500);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21CX06012A)

引用格式

[1]杨正大,贤振楠,邵凌宇,郑成航.胺法碳捕集过程胺气溶胶形成与排放研究现状[J/OL].能源环境保护:1-9[2023-04-20].DOI:10.20078/j.eep.20230407.

相关论文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拱秀路288号煤科大厦
邮编:311201
编辑部电话:0571-82989702;19558121964
编辑部邮箱:office@eep1987.com
网站版权©《能源环境保护》编辑部  浙ICP备06000902号-4